孔子招收學生時掐尖嗎?其“有教無類”的主張


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

孔子“有教無類”的教育主張事實上為我們提供了一種“人人皆可為堯舜”的樂觀教育信念,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。今日之中國,已經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,每個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機會,做為教師,首先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,相信每一個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施教下,將來都能成為有用之才。因此,教師在教育活動中,不可戴著有色眼鏡看學生,將學生人為地分成三、六、九等;不可過分偏愛上等學生,忽視甚至歧視中下等學生;更不可因“位”、因“財”施教,對領導的孩子、富家子弟偏愛有加,對平民子弟置之不理,任其自生自滅。要認真貫徹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,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,促進每一位學生全面發(fā)展,發(fā)揮特長。

孔子招收學生時掐尖嗎?其“有教無類”的主張


孔子招收學生時掐尖嗎?其“有教無類”的主張

也得有掐尖的能力才行

孔子就是想掐尖,也得有掐尖的能力才行。別看孔老夫子在后世被尊為萬世師表,在生前混的其實并不怎么好,雖然滿腹經綸,為人也溫良恭儉讓,但并不怎么受當政者待見,還有被困陳蔡的經歷,那些指望子女飛黃騰達的父母怎么可能會把孩子送到他那去?

孔子招收學生時掐尖嗎?其“有教無類”的主張

展開剩余64%

從功能角度分析,教育有兩個目的。一是傳授知識,二是選拔人才,掐尖的本質就是通過選擇學生在人才的選拔過程中取得更好成績。作為孔子來說,選拔人才并不是他的“考核指標”,自然也就沒有掐尖的需求了。

跟今天的教育理念已然不同

今天看來,“有教無類”更體現在對不同學生個體的充分尊重,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,要充分踐行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活動。一切教育行為都圍繞如何使學生獲得更好地發(fā)展為目標。

一方面通過教育獲得自我發(fā)展,一視同仁,尊重每個學生;另一方面又因材施教,張揚個性,激發(fā)學生潛能,助力學生個性化發(fā)展。

“有類”還是“無類”,在今天教育理念的多元融合下,學生既要享受公平教育,優(yōu)質教育帶來的社會紅利,同時開放和包容的新時代教育又為每個人的自由發(fā)展創(chuàng)設了最佳平臺。

新時期的“有教無類”,必將促進教育形態(tài)的創(chuàng)造性創(chuàng)新性發(fā)展。為國家培養(yǎng)更多優(yōu)秀人才!

小編總結

孔子提出的“有教無類”思想,雖然不能上升到“普及教育”的高度,但已有了這種思想的萌芽。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擴招,義務教育的均衡發(fā)展和中等教育的結構問題,越來越為人們普遍關注。我國的中等教育過早的職業(yè)化或職業(yè)技術教育與普通高中的比例不合理,將很難滿足高等教育的需求,最終將影響我國經濟的持續(xù)發(fā)展和國民綜合素質的提高。因此,對中等教育來說,職業(yè)技術教育要辦,普通高中的比例要回升,甚至在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的基礎上,有步驟分地區(qū)地普及高中教育也已成為必然,使中等教育逐步走向“職業(yè)教育普通化,普通教育職業(yè)化”的良性發(fā)展的軌道。

最后:

大學生想加入有外國人、大學生的社群(英語角),關注公眾號“豎起耳朵聽”關注后即可加入,英語角里會美音、倫敦腔、印度腔的小伙伴都有

網上報名
  • 姓名:
  • 專業(yè):
  • 層次: ??分數:
  • 電話:
  • QQ/微信:
  • 地址:

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644062549@qq.com刪除

轉載注明出處:http://51msh.com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