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麥人如何教育孩子


丹麥王國位于歐洲北部日德蘭半島上,是一個經(jīng)濟高度發(fā)達的國家。聯(lián)合國首次發(fā)布了“全球幸福指數(shù)”報告,對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(qū)人民的幸福程度進行排名,丹麥榮登榜首,成為全球最幸福國度。

丹麥人如何教育孩子


丹麥人如何教育孩子

丹麥政府重視國家教育事業(yè),注重智力開發(fā),無論在文學、哲學領域,還是在物理學、電磁學領域,都培養(yǎng)出了很多優(yōu)秀人才,在世界上頗具影響力。

丹麥人如何教育孩子

早在1814年,丹麥就開始實行7年制義務教育,是世界上實施義務教育較早的國家。目前,丹麥的基本學制為小學6年、初中3年、高中3年,其中小學和初中構成義務教育,中間不舉行升學考試。丹麥教育是如何造就人才的?它有什么特別之處呢? 期末沒有“成績”的成績單

丹麥的孩子交給父母的是一份“四格成績單”,上面沒有語文、數(shù)學、社會、自然的分數(shù),也沒有老師的評語,更沒有排名。事實上,這份成績單是由孩子自己或寫或畫完成的,上面只有四個格子,分別是“最喜歡的事情”、“最討厭的事情”、“最擅長的事情”以及“最希望學習的事情”。

許多還不會寫字的孩子,在四個格子里甚至只用圖畫表達。這份“四格成績單”是每學期末老師與家長面談的根據(jù),談話的重點不是成績,而是孩子的發(fā)展、個性以及與同學的相處。丹麥兒童教育從“人”出發(fā),每個階段都有清楚的重點。幼兒時期,重點在孩子適應能力和社群能力的培養(yǎng);年紀稍長,重心逐漸轉移到好奇心的激發(fā),訓練孩子跨領域的知識運用,探索興趣,多元認識自己。到了年紀大一點的小學生,教育的重點則轉移到團隊合作和主動探索知識方面。

一位丹麥受訪者告訴我們:“丹麥的孩子,有作為孩子的自由,他們被允許有時間、空間玩耍,接近大自然、爬樹、跌倒等,而不是從小就逼迫他們學習技巧。”

一份丹麥政府與oecd(經(jīng)濟合作暨發(fā)展組織)合作的《丹麥的幼年教育及照護政策》報告中也強調,為了培養(yǎng)良好的社會能力,幼稚園必須確保孩子能與其他人互動,先決條件是孩子能有開放、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心。

不追求高分,卻有六成學生熱愛數(shù)學 。在哥本哈根市郊的hellerup初等學校,一群五六年級的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,正聚精會神地研究他們的“創(chuàng)新”計劃。他們決定用“火箭”表現(xiàn)創(chuàng)新主題,用紙張、少許金屬片和氫氣球做成火箭,并且發(fā)射成功。在這所有600人的學校里,學生有一半的時間坐在課堂里聽講,另一半時間則利用這種計劃的方式學習。 丹麥許多初等學校都采用這種計劃式教學方式,讓學生主動學習跨領域知識。以“創(chuàng)新”計劃為例,它長達四個星期,這群孩子每天從早上八點到下午兩點,或者在教室里、或者在圖書館研討這項作業(yè),每組都有一個四年級、一個五年級和一個六年級的學生,他們不是被動地聽課,而是主動做實驗或上網(wǎng)查資料。

更特別的是,包括丹麥文、數(shù)學、英文、it(信息科技)和科學等八個不同領域的老師,也打破各自授課的框架,在一旁隨時給予協(xié)助、激勵。孩子們在他們探索的主題上,可以同時吸取丹麥文、英文、數(shù)學和科學等跨領域的知識。

除了“創(chuàng)新”計劃,學校也設計了“怪獸”計劃和“如何活出好生活”的科學計劃,也有例如“友情”等加強學生的社會化能力的課程?!斑@樣的方法讓學生們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,培養(yǎng)他們的自信。我想,這就解釋了為什么他們可以很快樂?!県ellerup的校長克魯·諾特福說。

從中國移民到丹麥的孫少波、梁琴夫婦告訴我們,他們7歲的女兒經(jīng)常在學校玩一整天,但這些游戲設計的目的是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學習。例如,某個星期的主題是非洲,老師便帶著孩子們玩各種非洲游戲,討論非洲有什么動物、有什么語言、跳什么舞、睡什么床。

丹麥的教學方式讓孩子養(yǎng)成了主動、好奇的精神,并且喜愛學習。在oecd針對15歲學生所做的國際學生評鑒計劃中,丹麥孩子的分數(shù)表現(xiàn)也許不是非常出色,但當被問到“為什么做數(shù)學題”時,59%的學生選擇“因為我喜歡它”,遠遠高于oecd平均的38%。

(來源:學校百科網(wǎng) http://51msh.com.cn/)文章共1931字

網(wǎng)上報名
  • 姓名:
  • 專業(yè):
  • 層次: ??分數(shù):
  • 電話:
  • QQ/微信:
  • 地址:

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(wǎng)絡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644062549@qq.com刪除

轉載注明出處:http://51msh.com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