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85高校6年招聘8000多青年人才引熱議:細數(shù)高?!案咝健闭衅复T博中的各種坑!


  廣納賢才?還是割韭菜」?

985高校6年招聘8000多青年人才引熱議:細數(shù)高?!案咝健闭衅复T博中的各種坑!

  不久前,一則新聞又在知乎上引起熱議,「如何看待中山大學6年引進8000多青年人才?」

985高校6年招聘8000多青年人才引熱議:細數(shù)高?!案咝健闭衅复T博中的各種坑!


985高校6年招聘8000多青年人才引熱議:細數(shù)高?!案咝健闭衅复T博中的各種坑!

  消息一出,真可謂是鬧得沸沸揚揚,不少“青椒”們都吐槽中山大學或存「割韭菜」之嫌!

  那么在編制受限的情況下,中山大學為何能夠招攬如此多的優(yōu)秀人才呢?

  不得不承認,中山大學在國內一直有很強的名校光環(huán),不僅有歷史積淀,還背靠經濟和人口大省。學校坐落于一線城市,硬實力也拿得出手,由北向南的三大城市群里,北有Top 2,中有華五,南面則中大一家獨大!

  中山大學在自己公眾號上發(fā)布《青年人才為什么鐘情中山大學?》一文中,列舉了自己的「引才密碼」。諸如:

  ● 國家戰(zhàn)略的吸引力

  ● 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的大舞臺

  ● 服務保障的高質量

  但是僅有這些優(yōu)勢還不夠,中大的秘訣其實還是制度創(chuàng)新——設立專職科研人員!

  進入新世紀,國內高校不斷探索事業(yè)編改革下的聘任制,招人不給編制逐漸成為主流。借著這股東風,中大把原有的專職科研編制B系列人員改編,簽三年聘期,給校內頭銜,加考核要求。

  ● 2014年,中山大學試行專職科研系列人員聘用;

  ● 2015年,中大加快實施專職科研系列人員隊伍建設;

  ● 2016年,中大試行針對專職科研系列人員的考核實施辦法。

  ▲圖片來源于中大官網(wǎng)

  此舉一出,江湖震動,外加「傳說中」的30萬年薪,中大招聘自然應者如云。

  源源不斷的優(yōu)秀青年進入中山大學的人才「蓄水池」,效果立竿見影!

  2014年以前,中大科研到賬經費在10-12億元間波動,施行專職科研人員招聘僅三年,2017年中大的科研到賬經費猛增到29億元。

  ▲圖片來源于中大官網(wǎng)

  與科研經費暴漲匹配的,還有科研項目立項數(shù)。三年時間里,中山大學國家自然項目立項數(shù)躍居第二,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立項數(shù)搶得第一,獨霸至今!

  光鮮的排名背后,則是網(wǎng)上頻頻爆出的中大專職科研崗的“巨坑”。

  在高校招聘花樣百出的今天,誰不想知道中大這8000人的「蓄水池」里,究竟有多少是按照「專職科研人員」標準引進的?抑或者如此豐厚的招聘條件下暗藏著什么“玄機”?

  第一坑:允諾的待遇不相符

  據(jù)知乎上的知情人分享,傳說中山大學的30萬年薪,實則只有20萬出頭,還是稅前。更坑的是,這20多萬是「打包」價,社保醫(yī)保住房公積金和其他保險全都包括在內。

  薪資一下子砍掉接近一半,更別提那些隱形福利了。有中大的專職科研人員表示,每月到手只有9000元左右,扣掉一線城市的吃住成本,所剩無幾。

  第二坑:轉正困難,淘汰率在90%以上!

  為什么大多數(shù)人會選擇入職專職科研人員?很簡單,在招聘時,高校會允諾在一定期限內,只要達到了學校的考核指標,那么就可以擁有正式編制入職,似乎是一個公平競爭職位,能者而上的好方法。

  可在實際中,這入職的幾千人,通過評審的有幾個?在知乎上,有人分享:中山大學去年本院出站的三位博士后——全部留任失??!

  總結來說,就是按照學校規(guī)定被引進的人才們,最后面臨的淘汰率高的驚人。享受不到學校事前允諾的薪資福利不說,還要面臨失業(yè)的危險高強度的競爭!

  事實上,被吐槽的中山大學絕非個例,越來越多的現(xiàn)實告訴我們:高校招聘的坑,一點不比外面少!

  第一坑:安家費

  對于大部分碩博生而言,辛苦讀書多年,能夠居有定所已是最基礎也最強烈的需求。

  雖然相對于日漸增長的房價,高校能給的安家費不過是九牛一毛,但卻是所有待遇里最大的一筆款項了。

  正因如此,不少高校會習慣性在這里「動手腳」。比如說分房子,安家費當然不必給,跟直接給錢比起來,分房子自然是任重而道遠的事情,可操作空間就大了。

  不少高校采取了「口頭許諾,事后打折」的方式。入職前,學校許諾會有人才公寓分配,可等真正入職時,學校卻說公寓已分完,先住過渡房,等到第二期公寓建成再補分配。

  幾個月后,過渡住房租金上漲,第二期人才公寓也被學校以各種新政策新理由搪塞,讓繼續(xù)等第三期人才公寓。

  第三期人才公寓遲遲沒有消息,學校也終于不想掩飾,直接派律師跟各位博士們解釋說:分房只是口頭約定。言外之意,說過的話,不算數(shù)。

  第二坑:科研啟動金

  視科研為安身立命之本的博士們,都很看重科研啟動金,大部分高校在這方面并未苛責太多,但也會暗暗設卡。

  比如,2014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出臺的《引進人才科研啟動金管理辦法》第二條提到:

  引進人才,符合下列三個條件,即可申請科研啟動金資助。

  為我校建設國家人文社科基地、國家級重點學科、博士點急需的人才,或為我校教學任務較重而專業(yè)師資奇缺之領域的專業(yè)教師,或為我校需要的其他特殊專業(yè)技術人才

  ● 具有博士學位副教授以上職稱

  ● 聘用合同約定在我校的最低工作時間不少于五年

  看上去,科研啟動金基本可以照實發(fā)放。不過,在該辦法第五條中也提到,科研啟動金在課題結項前最多只能使用二分之一,余下部分待課題結項后方能報銷

  且不說課題結項又有一系列標準,新入職的教師們,從哪里找錢墊付呢?

  可能的辦法,就是拿到其他科研資助。實際上,也有不少高校的科研啟動金,正是與科研資助掛鉤。比如,必須要拿到省部級以上課題,才能使用科研啟動金。

  這里就存在「悖論」了:沒有錢,前期研究無法開展,大課題就申請不到;申請不到大課題,那就沒辦法使用科研啟動金。

  好吧,那就僵在這里吧。

  第三坑:薪水待遇

  一般高校在引進博士時,都會為博士們描畫出一副教學任務輕松,休息時間多,薪水高的美好藍圖。但入校后,博士會深深地體會到什么是:理想很豐滿,現(xiàn)實很骨感!

  在校方給出的薪水范圍內,大部分人只能拿到「最低線」。教學任務很繁重,基本上都是滿課,如果不上課,就沒有課時費,薪水就是毛毛雨。

  悖論又來了!待遇肯定要跟科研績效掛鉤,如果上課,就沒時間搞科研;不上課,就沒課時費。剛畢業(yè)的博士,正是要花錢的時候,結婚生子、房子、車子,睜眼就是錢。

  到底是上課賺課時費?還是做科研圖發(fā)展?這真是個「to be or not to be」的命題。

  第四坑:科研獎勵

  說到搞科研,高校頒布的一些科研獎勵政策也常常朝令夕改,大大縮水。

  例如某著名院校的劉老師,也在科研獎勵上吃了大虧。2016年1月1日,校方實施新政,鼓勵博士科研創(chuàng)新,并許以高額獎勵。

  同年,劉老師自費30萬元申請了5項國際專利。一年后,專利陸續(xù)在國外公布授權,他向學校申請獎勵,以支付墊付的費用,學校一直推諉。

  很快,校方又出臺新政,將科研獎勵縮減,授權國際發(fā)明專利從等額獎勵變?yōu)橐患?萬元。按道理說,劉老師是新政策頒布之前申請的科研獎勵,應該按照舊辦法實行,但校方對此給出的回應卻是:同樣按照新政策實施。

  先許以承諾,讓博士們自費搞科研,而后改變政策,明目張膽地反悔,博士們就成了實實在在的「韭菜」。

  如今全國知名高校都在爭創(chuàng)「雙一流」,把競爭和淘汰引入大學,優(yōu)化教師隊伍,這是踐行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嘗試,說到底是各方受益的好事。

  然而,許多高校打著「非升即走」的改革名頭壓榨青年才俊,干著收「割韭菜」的事,實在是令人無奈。

  這種「殺雞取卵」的做法,在高校的互相攀比之下,甚至催生出很多嚴重違反勞動法的糾紛,新崗位迅速被玩壞,高等教育更加烏煙瘴氣!

  希望今后的高校界、學術界,能對年輕人溫柔一點,不要寒了天下士子的心!

好了,以上就是985高校6年招聘8000多青年人才引熱議:細數(shù)高?!案咝健闭衅复T博中的各種坑!的全部介紹,希望小編精心整理的這篇內容能夠解決你的困惑。訪問學校百科網(wǎng)了解更多985高校6年招聘8000多青年人才引熱議:細數(shù)高?!案咝健闭衅复T博中的各種坑!相關話題

網(wǎng)上報名
  • 姓名:
  • 專業(yè):
  • 層次: ??分數(shù):
  • 電話:
  • QQ/微信:
  • 地址:

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(wǎng)絡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644062549@qq.com刪除

轉載注明出處:http://51msh.com.cn